2020-03-10

保護自己最需要做的一件事

文 / 林家泰

去過野柳地質公園的朋友,應該都會對大自然鬼斧神工的雕琢感到非常的驚嘆,除此之外應該也會注意到在風景區的海邊,都有清楚的紅線與標示「請勿跨越」。但即便是這麼清楚的紅線,還是會聽到工作人員此起彼落的哨子聲,表示有遊客越界了要提醒他,除了一時沒注意跨出去的遊客,但一定也有好奇心過了頭,就想要去走出去看看紅線外面有什麼。

 

 

換句話說即便是看的到的紅線都有人越界,何況在人跟人之間的界線如此模糊,一旦你沒有足夠的警覺性,以及堅定的拒絕,甚至自己的態度也曖昧不明,就很容易被有心人跨過去了。

 

Joanna剛剛調到新部門而且工作內容也調整,所以對這個部門的業務很不熟悉,因為其他同事都很忙,所以也沒有什麼人招呼他,雖然已經進公司一年多了,但Joanna心裡還是覺得很無助。

 

這時候有個前輩Sam主動來教Joanna做這些事情,對心情盪到谷底的她Sam絕對是她的貴人,當然對Sam有幾分好感以及比較沒有警覺。

 

雖然有前輩的協助Joanna一開始還是效率比較低,所以常常加班,而Sam剛好也都會加班,兩個人就邊聊邊處理。而Sam總是很快的就忙完自己的事,就幫Joanna一起把事情做完,所以本來可能要忙到十點了,大概八點就結束了,甚至有幾次連假日加班也都會遇到Sam。

 

Joanna再魯鈍也會察覺Sam應該不是純粹的同事間幫忙,何況他是有家庭的人,怎麼還有這麼多的時間﹖於是某天就刻意問了Sam你都不用陪家人嗎﹖Sam倒是一派輕鬆的說,小孩子大了都跟同學出去,老婆則熱衷她的社團活動,我就想反正公司有事情沒忙完,就順便幫你吧﹗

 

Sam回答的很自然,而Joanna也覺得有人陪,總比孤零零的加班好吧﹗何況有時候加班到很晚,前輩就說一起吃個飯,Joanna也想反正都是要吃飯就去吃飯吧﹗

 

那天星期二事情特別多,在辦公室吃便當加班到十點多,Sam說這麼晚了我開車載妳回去吧﹗Joanna這天覺得特別累,便不加思索的答應了。也因為疲憊上了車就睡著了,直到被馬路的顛頗震醒,眼睛睜開一看這裡根本不是往新莊迴龍,而且看到一家汐止山上汽車旅館的指標,Joanna當然馬上就知道Sam想幹嘛﹗。

 

Joanna非常害怕的大喊「Sam你是有家庭的人」,沒想到Sam一點也不慌張的說,「我對妳這麼好你也沒拒絕,妳想也知道天底下哪有那麼熱心的人,可見得妳也知道我的暗示對不對。」Joanna一下子語塞了,對啊﹗她有無數的機會可以拒絕,但是為什麼…。

 

為什麼Joanna明明早就察覺到了「不對勁」,卻還是讓自己捲入這個漩渦﹖如果把所有責任都推給了Sam,看似正義公理都對,但這樣的鄉愿只會讓類似的不幸繼續發生。

 

唯一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學會拒絕

因為現實生活當中,我們都會遇到各種是探底線的行為,如果你不懂得拒絕,就等於暗示對方其實你還可以再讓步,或者你不排斥他對你的曖昧態度。不論是主管惡意的要求妳加班,或者像上述的案例Sam對Joanna的付出,以及父母、親人、伴侶…對你的干涉。

 

而你沒有馬上拒絕,無非是這四個原因

A.恐懼譬如說上司對你的要求,或父母、親人、伴侶的情緒勒索,因為害怕或不知所措而沒有拒絕,或者拒絕了但沒有堅持。

B.貪圖像特種營業賄絡情治人員,一開始都是讓你佔點小便宜,因為小利容易自己騙自己,慢慢的就不可自拔,何況也落人把柄。通常這種狀況對方都是刻意的,甚至設計過的,如果自己沒有馬上拒絕,最後就變成恐懼。

C.不好意思或心軟,通常發生在跟自己關係比較親近的,譬如說父母、親人、閨蜜或同事,有些人會打著為你好的旗幟,有些人則是裝可憐讓一些心軟的人無從拒絕,到最後哭泣的是自己,對方還常常覺得是我們不知好歹。

D.自己沒有馬上警覺到,對某些神經比較大條,或被彼此的關係所迷惑,等到想拒絕的時候,通常都要付出很大的代價。

 

至於如何拒絕我後續再分享,但人生是自己的沒有人會幫我們買單,我們只能學會保護自己,懂得拒絕不只是保護自己,更是贏得尊重的基本要件。如果一個人連學會保護自己,都要找一堆理由拒絕,那就祝福他希望他都遇到比他更善良的人。

 

文章轉載自林家泰的談判策略學院

本月特輯
  • 我有企業內訓需求
  • 網站使用滿意度調查
活動行事曆
<
2024年4月
>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  
  •  
  •  
財團法人創新智庫暨企業大學基金會 © 2012
電話: (02)2768-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