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3-16

吳建宏:百年企業的長存之道

文 / 吳建宏

日本創業百年以上的企業達10萬多家,其中有2萬家壽命超過150年的企業,而台灣自近代以來,百年企業數量則不超過一百家,這當然與台灣歷史的特殊性、商業發展、企業組織的型態有關,但為什麼日本有那麼多家的百年企業?真的很有探討的必要性!

 

 

【生於機會,死於變化】

東京商工調查公司近期發表一份調查報告顯示,全日本超過150年歷史的企業竟達21666家之多,而在明年將又有4850家將滿150歲生日,後年大後年大大後年將有會有7568家滿150歲生日,而企業長壽的秘訣有兩個,其一就是你我都知道的「誠信」,但另一個會讓你驚訝,竟然是「不上市」。

 

在中國,最古老的企業是成立於1538年的六必居,之後是1663年的剪刀老字型大小張小泉,再加上陳李濟、廣州同仁堂藥業以及王老吉三家企業,中國現存的超過150年的歷史的老店僅此5家。 

 

在美國大約有62%的企業壽命不超過5年,只有2%的企業能存活50年;中小企業平均壽命不到7年,大企業平均壽命不足40年,一般的跨國公司平均壽命10~12年。

 

在台灣,企業的平均壽命7~8年,小企業的平均壽命2.9年,能存活十年的企業只有18%,存活20年的不到10%,根據專家的分析,企業都是生於機會,死於無法因應環境變化。

 

 

【八字不合的產業不能碰】 

我相信大家在近年都看見了一種共同現象,知名企業在創辦人過世後,二代三代就開始爭產,然後分家,例如台塑、長榮、中泰賓館等等,這種大企業不勝枚舉;我比較奇怪的是「後人怎麼都沒學到教訓?」說白一些,長榮集團張總裁你看到台塑集團這樣,你怎麼沒有警惕到,也學老王一走了之,讓子孫去鬧內鬨,你這樣怎能算是明君?

 

專家學者研究中外長壽企業共同特質和基因時發現他們都有「聚焦和專注」這麼一個規律。我知道很多大企業在後期都改用「資本操作」在創造財富,顯然,這種經營手法企業發展中有很多的不確定性和風險因素客觀存在。這也就是很多大企業在發展中翻船的關鍵因素,例如力霸集團、太平洋集團、華榮集團…等等。 

 

很多資深老店都是二代在後來經營其他產業失敗而拖累本業的,這案例就更多了,老實說,你可以把本業重新翻修翻新,但千萬不要跨界去搞自己不內行的產業,甚至可以用命相學說,不是你內不內行的問題,而是天命天數八字不容你。

 

 

【長壽企業的秘訣之一,在誠信】 

日本學者在四千家老企業中展開調查,請企業就自己的「長壽秘訣」提出一個關鍵因素,最多的企業選擇了「誠信」,第二因素是「重視人才」。另一方面竟然發現,日本的長壽企業大多是非上市公司。這我理解,因為上市後的資本運作對企業的長期生存來說會有很多錯綜複雜的不確定因素,比如容易進行浪費投資和輕率擴張業務等,不上市更能慎重地運用資金。

 

我探討過很多大企業在後期進入房地產業,有的公司規模急速擴張成長,但也有的一夕崩盤,原因很簡單,因為房地產業是投機產業,成敗存亡是有階段性的起伏高低,而且有不可控的外在因素在影響,有些企業躲不過海嘯地震衝擊而滅亡,說起來這是一種賭注型產業,想要永續長存的企業是不可以玩房地產的。

 

一個負責任的企業會專注於本業,本業可以改變營運型態也就是商業模式,這樣才能聚焦與專注於本業的技術發展,且能更有邊際效益,這也代表著對於顧客的一種誠信!

 

 

【長壽企業的秘訣之二,在重視人才】 

日本 京瓷企業的創辦人稻盛和夫在經營上的獨到之處,令人相當欽佩,他曾提出「人生工作結果=思考方式×熱情×能力」的方程式,也被廣泛應用在企業經營上。

 

重視人才,就是重視員工的能力之外,要讓員工的思考方式融入經營理念、企業文化,才能夠帶動起員工的使命感,相對地,員工的工作熱忱,也會隨之提升。

 

企業沒有人才就沒有未來,只靠家族成員是不夠的,一定要重用外人,唯才是用,否則家族企業總有一天會走向「無人可用」,這是我四十年企業經歷的深刻體驗。 

 

企業要賺錢也更要長存,就需要擁有其他競爭對手所沒有的競爭力,企業才能夠長久經營並持續創造利潤,這必須仰賴企業的優秀的人才,研究與思考,讓企業從「降低成本」與「提升附加價值」兩方面不停精進並能維持競爭優勢,如此,才能拉大與競爭對手的領先差距,並且永續長存。

 

文章引用:領導者修練部落格

本月特輯
  • 我有企業內訓需求
  • 網站使用滿意度調查
活動行事曆
<
2024年5月
>
  •  
  •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財團法人創新智庫暨企業大學基金會 © 2012
電話: (02)2768-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