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2-19

健康管理/王欽堂:遠離瀕危的生活方式

文 / 哈佛健康事業董事長 王欽堂
 
在所有食物中,大自然所長出的蔬果有著五顏六色,這種在醫學上被稱為「植化素」(phytochemicals)的植物成分,是一種天然的抗氧化物質。

所謂「彩虹飲食」,就是建議每天食物中要吃到紅橙藍綠紫黑白等顏色之食物,而其中多數都在大自然的蔬果中。

植化素具有對抗氧化、抗老化、甚至抗癌的功能,較被熟知的種類像是番茄紅素、胡蘿葡素、青花素等,而據研究,光是蘋果就有一百多種植化素,多數可能都還未被知道功能及被命名而已,可見植物中蘊藏著非常多有益人體健康的各種寶藏。

不過,現代人的生活面臨著各式各樣的挑戰。比如公司對面的日式甜甜圈店,各款鮮豔的甜甜圈,伴隨著優美的命名,不斷「色誘」著入門的顧客

吃到飽 考驗自制力

另一個考驗就是 「吃到飽」的餐廳。上周一次在義式自助餐廳的聚會,再次體會自助餐的魅力,但也考驗我的自制力。我發現,在這家義式自助餐廳中,很少看到吃完飯是神情愉悅的顧客,而且多數吃飽了卻還黏在椅子上不願離去。

鄰桌是一家人,雖然已經吃到後面,大量的甜點、飲料、冰淇淋充斥桌面,但是,身材顯然走樣的媽媽還不願放棄桌上一大盤的蝦子,神情近似歇斯底里地托腮摸肚,眼神則是無助而痛苦,真是可怕人性本質的挑戰。

「一頓美妙的晚餐,有改變人一生的力量」,這是美國一家知名餐廳的口號。如果一般西餐的套餐只有一份前菜、主食、外加一份甜點和一杯飲料或一球冰淇淋,剛好可以滿足所需,非常愉悅。
但是在自助式的百匯(buffet)裡,一定會多吃,這其實是很簡單的人性;就像我們的健保,只要現行「論人計酬」制度不改,要遏止浪費就不可能,因為人性的弱點就是,不吃(藥)白不吃!

此外,智慧手機的普及,已經成功黏住每一個人的眼球,24小時開機、隨時上網,睡前還離不開它,隨時都在看簡訊,同樣也讓人陷入一種歇斯底里狀態中。

只能讚嘆,賈伯斯真的改變世界了,只是這個世界,是帶來更美好的生活,還是災難呢?
EQ》一書的作者、知名心理學家丹尼爾 高曼(Daniel Goleman),在他的新著《專注的力量(FOCUS)》中,用「瀕危的人性時刻」來形容現在App世代人性的變化。
 
手機智慧 人卻變笨
 
他說,「現在的孩子在一個全新的現實環境中成長,他們貼近機器的程度遠超過與人的互動,這是人類歷史上從未出現的情況」。
「孩子大腦的社會與情緒神經迴路,是透過每天與他人的接觸與對話中學習,這些互動會塑造大腦的神經迴路;與人們接觸的時間愈短、眼睛盯著數位螢幕的時間愈長,意味著他們就愈欠缺學習」。

「手機智慧人變笨」,新聞標題似在提出未來人類仰賴行動生活後,智力集體衰退的大預言。
因為愈來愈多的研究顯示,長期大量使用智慧型手機,將導致思考遲緩、智力衰退等 。因此,我猜未來至少會有包括視力惡化、頸椎病變、焦慮、記憶力衰退等病症、甚至意外事故等和現在的行動生活有關,更不用講人際互動、表達能力、書寫能力等的退化。

智慧手機帶來對人體健康的影響愈來愈明確,而其中相關原因亟待專家持續研究,但是許多可能原因,一定和身體的「自由基」累積及對身體的破壞有關。
不管是黏在餐廳的椅子上或黏在手機的螢幕上,都是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有兩個理論和人體的老化有關,其一是細胞端粒的縮短,其二是自由基破壞,其中大家較熟知已較能夠預防的老化就是自由基。自由基和老化被劃上等號已經有半個世紀,很多人都知道可以食用所謂「抗氧化」食物對抗自由基。

有一位顧客患了「類風濕性關節炎」,這種所謂自體免疫疾病的發生就和自由基有密切關係,由於發現時間很晚,依照主流醫學之建議必須長期吃藥。不過,她很正面地學習與疾病和平共處、吃生機飲食,並且補充健康食品,利用所謂自然療法來改善體質,慢慢讓身體的免疫系統變好,現在已經不用吃藥了。
 
自然飲食 養生資源
 
愈來愈多人選擇用自然飲食來預防疾病,甚至抗癌成功,這些例子讓人重新去認識天然植物的價值。
食物中的抗氧化物質很多,特別是大自然的植物,因為植物要對抗大自然的災害,都會演化形成各種對抗氧化作用的物質。

都市化的生活方式,我觀察到許多人一整天幾乎都沒有吃到蔬果,更不用說營養學界推廣的「一日五蔬果」運動。
缺乏蔬果的飲食方式,人體不僅容易欠缺各種維生素、礦物質,當然也欠缺各種對抗自由基破壞的天然抗氧化物植化素,長期下來就是各種疾病的前兆了。

人體中所需最基本的抗氧化營養成分是維生素A,可以從紅蘿蔔、南瓜、肝臟中攝取,維生素C可以從蔬菜水果中輕易取得、維生素E可以從葡萄子萃取物中取得等等。
人類不僅要以大自然為師,敬天愛物,更要學習從大地的植物中獲取養生資源、活命之鑰。
本月特輯
  • 我有企業內訓需求
  • 網站使用滿意度調查
活動行事曆
<
2024年4月
>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  
  •  
  •  
財團法人創新智庫暨企業大學基金會 © 2012
電話: (02)2768-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