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0-21

健康管理/王欽堂:高齡化社會‧重視銀髮族需求

文 / 哈佛健康事業董事長 王欽堂
 
因為習慣鄉下生活,母親從來沒有在台北過夜過,她根深蒂固地認為,台北交通紊亂、吵雜,「不適人居」。幾週前,母親來台北,竟然整整住了兩週,跌破所有家人的眼鏡,還一直說下次一定還要再來。
 
行動不方便的她,被推著輪椅出遊,我們搭市公車、捷運一路接駁到淡水往返,發現一路上暢行無阻,各處馬路邊的紅磚道、上下公車及捷運,都有專為身障及老人設想的設施及服務人員。 
我在台北讀書創業近三十年,已經也算是一個「台北人」了。這麼多年,我長期觀察台北的改變和進步,一直認為台北是一個對老人及小孩友善的城市,各項硬體設施都照顧到老幼婦孺的需要和不便。當然這是「首都」台北,可能不能代表所有縣市。
 
除了硬體設施外,隨著人口老化的速度劇增,相關照護體系及制度均需要同步到位,才能夠迎接一個「高齡社會」的來臨。
 
一位朋友是保險業高階主管,從事相關工作近三十年,他因為工作關係,長期關注台灣人口老化的議題,他說過去是「養兒防老」,未來是「養老防兒」。因此,保險業及銀行業最近也紛紛推出財產信託相關業務,由存戶自行指定第三方信託存款的指定用途。前一段時間,也曾有人提倡「以屋養老」的概念,但是銀行業推出相關辦法後卻乏人問津,顯示傳統孝道觀念的影響及國人的養老觀念,仍然停留在過去的思維。
 
因為年紀相仿,我們都不約而同地對未來自己年老以後的照護,有共同的擔憂,因為未來要靠社會制度、照護體系來養老,不再是靠子女了,因為子女不可靠,或許多人根本沒得靠。
 
高齡長者適應困難
 
內政部在今年一月公布國內人口結構分析指出,台灣老化指數達76.2%,超越美韓星馬。「老化指數」是衡量一地區人口老化的重要指標,根據這項統計,台灣自民國82年起邁入「高齡化社會」以來,65歲以上老人占總人口比率持續攀升,101年底已達11.2%,老化指數為76.2%,近10年間已增加32個百分點。與國際相較,台灣老化指數較全世界平均30.77%及開發中國家平均20.69%為高,不過仍尚低於多數已開發國家。
 
內政部同時也公布國人平均壽命的最新統計,民國101年國人平均壽命達79.51歲,其中男性為76.43歲,女性為82.82歲。  
 
平均壽命延長,原是進步國家的重要指標之一,但目前高齡化卻被視為一種嚴重社會問題的徵兆。由於失能、衰竭、貧窮、疾病、孤獨、喪亡易發生在高齡者身上,使社會普遍對高齡者產生負面印象,認為高齡者是社會的負擔,使高齡者易受到年齡歧視,忽略高齡者的心理感受,也導致高齡者發生社會適應困難的問題。
 
另一個社會問題是「少子化」,少子化現象間接造成家庭結構窄化,多數家庭結構為單身家庭、無子女家庭或只有獨生子女家庭,因此,未來臺灣的人口組成將是,大量的中老年人口及少量的幼年與青壯年人口。少了傳統家庭功能中祖父母輩與子執輩互動,間接壓縮了高齡者參與社會的機會及空間。
 
上述現象除了代表人力資源替代上的困境,更顯示出本國照護人力嚴重不足的未來,臺灣長者的照護問題也將面臨重大挑戰。
 
在照護人力不足的情況下,取而代之即是大量引進外籍勞工,以及如雨後春筍般發展的安養照護機構。但事實上這些替代方案皆有其潛在問題,無法真正緩解長者照護面對的困境。外籍勞工在語言上的差異,使得照護品質因為溝通不良而下降,再加上普遍低落的勞動條件,外籍照顧員的素質也難以獲得提升。最後是文化背景不同,一方面無法建立與長者間的親密感,也難有生命經驗分享的喜悅。
 
安養照護需求大增
 
至於安養機構,除了素質良莠不齊外,其軟硬體設施尚無法滿足長者的需求,因為傳統子女奉養父母的觀念依舊根深蒂固,以及入住安養機構後與原生人際連帶的斷裂,皆使長者難以接受安養機構的生活照護模式。
 
正是這些原因,所以現行照護政策中的外籍勞工看護與安養機構設置,僅能治標不治本,無法針對長者問題對症下藥。 
 
大部分國人認為最理想高齡後生活為「在宅老化」,且多數高齡者仍喜歡居住於熟悉的社區。惟「在宅老化」及「社區化」必須有完善的配套措施,目前國內居家設施及社區無障礙環境普遍不足。
 
依高齡者健康狀態,各族群均有不同照護需求。健康狀況良好者,需要「健康促進」活動,如疫苗接種、適度運動、健康飲食、菸害防治、定期疾病篩檢等,以維持良好健康狀態。「亞健康」族群,係指身體輕微異常,未達慢性病階段;透過正確飲食與運動,戒菸、適量飲酒等,將可由亞健康回到健康或發現慢性病早期治療。而慢性病照護,需要居家自我照護,結合整合式照護服務,如:遠距照護服務等。其他需求像急性醫療照護服務、亞急性期照護、長期照護、安寧療護等。
 
另一個迫切的問題
 
歐美等國大多是在躋身已開發國家之林,好幾年後才邁入高齡人口社會。這些國家有相對充裕的資源及時間,針對變化中的社會趨勢研擬對策,並在政策發展中,逐步修正出最適切的解決方式。相對而言,臺灣卻沒有如此樂觀的前景,因為我們在邁入已開發國家之列後,隨即面臨高齡化的人口結構轉變。這代表國家基礎建設尚未穩固,臺灣將較歐美國家缺乏更多可面對高齡社會的軟硬體設施,讓問題更為棘手。
     
當代經濟學家 薩克斯,在他的新書《文明的代價》(天下文化)中,引證神學家 昆恩提出全球倫理的觀念,提議「人道就是所有經濟行為的倫理量尺」、「讓人活得有尊嚴」。
 
薩克斯進一步列舉重要倫理法則,「對別人的尊重與容忍、生存權及其發展、自然環境的永續經營、法治、公平分配與團結;誠實與相互依賴及尊重等」。
薩克斯被稱為最具人道情懷的當代經濟學家,他所描繪的理想國度是,除了自由市場經濟外,強調政府在國家追求繁榮、公平及永續的過程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回到我們自己的國家。國內人口老化所帶來照護議題,以及對政治、經濟及社會所造成可能的衝擊、影響,都需要提早準備因應。而政府在其中所扮演的責任,絕對是責無旁貸的,這恐怕是政府在衝刺短期「有感」經濟外,另一個迫切的議題!
本月特輯
  • 我有企業內訓需求
  • 網站使用滿意度調查
活動行事曆
<
2024年4月
>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  
  •  
  •  
財團法人創新智庫暨企業大學基金會 © 2012
電話: (02)2768-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