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6-02

【詹長霖】想創新?你能認出穿上“問題”外衣的“機會”嗎?

文/AIM俐鉅創新總經理兼首席創新長

不是只有中小企業或傳統產業才需要升級轉型、創新驅動,據時報記者報導鴻海以“6流”轉型科技服務業,鴻海 (2317) 富士康集團董事長郭台銘表示,集團致力於工業4.0的推動,以“三實三虛”的“六流”貫穿大數據應用,協助集團從製造業轉型為科技服務業,進而實現集團的“互聯網+”八大生活。
 
 
郭台銘於2015貴陽國際大數據產業博覽會暨全球大數據時代貴陽峰會發表演說,他表示,所謂“六流”是大數據中關鍵的訊息處理技術,包括訊息流、技術流、資金流等“三虛”,以及人員流、物料流、過程流等“三實”,藉由這“六流”虛實整合、軟硬結合,才能貫穿整個大數據應用,使大數據轉化為可供決策的小數據。這些有用的小數據將使集團邁向萬物聯網的智能社會,協助集團轉型、進而實現集團“互聯網+”八大生活。

郭台銘指出,集團的“互聯網+”八大生活包括工作、教育、娛樂、家庭、安全、採購與交易、交通環保等,未來在三網融合基礎建設上以雲端大數據分析,將成為八大生活的基石,也是“寬帶中國”的實際運用。

對於“中國製造2025”,郭台銘表示,集團針對物聯網,正全力推動工業自動化與機器人,配合工業4.0的演進,將全力投入物聯網方面的關鍵技術,且將全力參與“中國製造2025”。他指出,大數據是工業4.0的基礎,亦是實現與「中國製造2025」的黏著劑。

鴻海集團要如何將上述這些願景策略實現,創新是唯一之道。維吉尼亞大學達頓商學院教授Edward D. Hess提到善於創新需要首先瞭解自己的“無知”。創意是一項概率遊戲,為了評估成百上千個創意,你需要一套可以不斷升級、快速而低成本的重複學習程式-它可以説明你如何做出更好的決策,減少未知因素。

當創新人員在能夠實現創新的環境中應用創新的流程,創新就可能發生。聽起來很容易。然而事實絕非如此簡單-其原因有很多。

一個普遍的原因是,很多企業在創新過程的早期階段,僅憑少量的可靠資料,就過早地為某項巨大的創新投入大量資金,以致讓創新變得複雜起來。善於創新需要首先瞭解自己的“無知”。這要求企業先弄清楚“我們不瞭解什麼”,然後使用可擴展的、快速而低成本的反復學習過程消除未知,最終做出更好的創新投資決策。

創新通常發生在“漏斗過濾”過程之後:最初有很多創意,但最終只有一部分創新活動可以得到所需的物質資源-人力、時間和資金。這個“漏斗過濾”過程需要在創新的每一步做出重要的決策。

例如,你會將哪些創意付諸於實驗?你會對哪些創新實驗停止資金供給?哪些又會成為主要的策略性創新活動?回答這些問題需要在種種不確定性的條件下做出決定性的決策。

這些挑戰也可以表現為 :面對很多創意,你如何獲得有用的核心資料?這些資料將決定繼續挖掘哪些創意的潛力。如果你有上百個創意,並且都符合你的策略需求,那麼你如何客觀地進行選擇?事實上,這個過程並不是制定正式的商業計畫,即便這些創意名副其實,也很難佐證其資金需求-在制定財政計畫時,依然有太多未知因素而無法得到可信的假設。

建議採取一種本質上完全不同的方法。通過專注於重要核心資料,快速消除目前的未知因素。如何做到這點?選擇一個“優秀”的創意,建立一個小型的、多樣化、多職能的團隊來證明核心假設或者事實的正確性-只有這樣,創意才具有可行性。

在構建這個團隊時,你不能選擇創意團隊的人或者對這個創意持懷疑態度的人。通過以下三個問題,讓他們解開三個假設命題:(1)鑒於我們的客戶價值需求,這一創意的哪些方面必須是正確的才具有可行性?(2)對我們來說,哪些必須是正確的,我們才能帶來這樣的價值?(3)哪些必須是正確的才能讓我們在市場上佔據主導地位?然後,讓他們按照重要性對這些假設進行排列-排最前面的假設一旦在實驗中被證明是不正確的,意味著創意將直接被否定。

這個過程稱為“學習午餐”(“Learning Launch”)-一個快速、低成本的實驗,專門用於瞭解未知資訊,以更好地進行創意選擇。記住,這一過程的目的不是為了瞭解所有資訊也不是為了建立一個正式的創意執行的雛形。它的目的是為了測試核心假設-例如,針對客戶價值、執行層面和防衛性的假設必須是正確的,創意才具備可行性。唯有謙虛的面對未來,你才有更大的成功機會解碼創新。
 
 
圖文提供 / 詹長霖
本月特輯
  • 我有企業內訓需求
  • 網站使用滿意度調查
活動行事曆
<
2024年4月
>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  
  •  
  •  
財團法人創新智庫暨企業大學基金會 © 2012
電話: (02)2768-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