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1-28

遠離危險因子 向疾病說不

 

感冒時的種種不適症狀,其實是身體免疫系統和病毒對抗的過程所產生。發燒發炎都是身體用以對抗病毒的保護機制,流鼻水和痰液,是免疫系統對抗病毒以後,身體的分泌物及病毒本身的屍體等的分泌物;而咳嗽,就是要將這些廢棄分泌物排出體外的自然生理機能。


然而,現在的主流醫學是所謂的「對症療法」 (allopathic),它的治療概念是運用藥理來移除或抑制症狀,例如,給高血壓患者服降血壓藥、用止痛藥消除疼痛,用抗生素來消滅細菌等。因此,感冒時,喉嚨發炎了就要消炎、發燒了就要退燒、流鼻水了就要用組織胺來止住它,咳嗽時就要止咳。

電視上各種強調快速止咳、快速改善感冒症狀的藥物廣告強力放送,讓民眾普遍認為感冒時就是要吃藥,而且會「立刻好」的藥或醫師才是好的藥、好的醫師。

這段時間寒流一波波來襲,溫度變化急遽,各大醫院的急診室擠滿了急診病患,除了感冒,每天因心、腦血管疾患而猝死人數持續增加,從11月底入冬首波寒流報到後,算起至今一個多月,全台已有近150人發生猝死意外。而近幾年來,接連發生名人腦中風或猝死的意外案例,如:前內政部長廖風德、義大犀牛總教練徐生明、藝人馬兆駿、戎祥等,都是因為心肌梗塞猝死的案例。近期,則有立委蔡同榮先生因為腦中風住院治療的新聞,這樣的意外通常都是來的突然,令人措手不及。

日前,臉書上傳來社團友人,55歲,不幸心肌梗塞猝死的訊息,更讓人驚覺,中風、心肌梗塞或猝死,其實已經不是名人或老年人的專利。

這些威脅生命的疾病,共同特徵都是,平時不見得有症狀,甚至很多人都不知道自己有這些潛伏的病因,我們稱之為「危險因子」。等到氣溫驟變,或者是身體重要刺激、或劇烈運動時,就往往就成為中風、心肌梗塞發病,甚至猝死的高危險群。

根據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WHO)對「猝死」的定義,指的是「原本無任何症狀跡象,由症狀發生到死亡,整個過程時間小於一個小時」。由國內外相關文獻報告顯示,猝死的案例以心因性(即各種心臟病)為最主要原因。也就是說由心肌梗塞、重度狹心症、心肌病變,同時合併心律不整等原因所引發。

心血管疾病長期以來穩坐國人十大死因第二名,尤其冬天氣溫寒冷,血管容易收縮,血壓較不穩定,使得心血管疾病容易發作。其中急性心肌梗塞可說是奪命殺手,即使血管只有20%、30%的狹窄,也可能在某個時間突然斑塊破裂、血栓形成而阻斷血流,一旦心臟因缺血或缺氧壞死,就會造成致命性的心肌梗塞。   

腦中風是國人十大死因第三名,台灣的腦中風病人,幾乎逾半數一年內死亡或再住院,而存活患者常因殘障及後續醫療問題,造成個人及社會的經濟負擔。國內民眾的中風類型,以「缺血性中風」最多,約占七成,主要是因為糖尿病和高血壓引起;「出血性中風」約占國內中風患者的兩成至三成,主要原因是天冷造成,也可能是體內原本也有血管瘤,因血管劇烈收縮、血管瘤破裂造成中風。

對於患有慢性病或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等「三高」的患者,天氣轉涼必須多加留意。當氣溫驟降,血管也會跟著收縮,這時血壓容易升高,高血壓患者容易發生腦出血。「三高」的患者,本身血管彈性會比較差,面對溫度的改變,血管收縮、擴張的調節能力也不好,所以,有高血壓或糖尿病的患者,如果未控制好,就可能會因血管收縮導致冠狀動脈阻塞,引發心肌梗塞、腦部血管阻塞引發腦中風。

要如何預防心、腦血管急症發生呢? 首先應該是注意保暖,注意頭頸部保暖,除帽子、口罩、手套及保暖衣物不可少外,亦須防止鞋襪潮濕,以避免足部凍傷。另要避免長時間泡在溫泉中,以免因四肢血管擴張,周邊血流量遽增,引發心血管或腦血管急症。而夜晚或早晨起身時要緩慢,以預防「姿態性低血壓」引起的暈厥或跌倒

其次是飲食控制,降低油脂的攝取,避免攝取過多飽和脂肪酸及膽固醇,增加心血管的負擔。減少鹽分的攝取,減少精緻醣類的攝取;選擇清淡飲食,並增加高纖維食物的攝取,一方面可以預防便秘、降低血壓,還可減少心血管相關疾病的發生。

另外,適度運動也是有效預防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方法,如有心血管疾病者應以漸進方式來增加運動量,並注意保暖及結伴運動,國民健康署提醒運動時之注意事項,包括:運動前要有暖身運動,慢慢開始,逐漸增加強度;運動後也要有數分鐘的緩和運動。選擇合適的運動鞋,鞋子以富彈性具止滑效果為佳;選擇平整陰涼的運動場地。吃飯前後一小時內不宜運動,另運動中若有任何不舒適現象,例如頭暈、胸痛、心悸、盜汗等情形時,應立即停止運動。

規律生活作息,避免熬夜,充足睡眠,避免抽菸及酗酒,並保持好心情和樂觀的生活態度,隨時留意身體變化等,也是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的重要習慣。

最後,應養成定期做「健康檢查」的習慣,健檢可以了解自己的心血管健康情形,並遠離危險因子。包括家族有心臟病或猝死病史、有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等「三高」問題,以及肥胖、有抽菸習慣等,都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而45歲以上男性及55歲以上女性或停經後女性,也算是危險因子之一,有上述情形者應該更密切注意自己的心腦血管健康,並積極治療三高及肥胖問題。

若出現心臟病發作症狀,如胸悶、胸痛、手臂疼痛、呼吸困難、噁心、 
極度疲倦、頭暈等,應立即就醫治療;如有冠狀動脈病史者,就醫前,可先使用醫師開立的舌下含片,做緊急救護,再送醫接受治療。

「真原醫」一書的作者楊定一博士,他在書中提到,「只有徹底轉變心念,才能恢復健康與福祉!唯有全心全意,身體力行追求平衡的生活模式,才能真正恢復健康」。「要達到最佳健康境界,必須全方位改變生活;包括飲食、運動、呼吸、思想與情緒管理等。總之,要從生活中每一件事做起」。
 
健康,真的沒有速成方法,就是要平時做好預防工作,做好健康管理的工作,點點滴滴為自己儲存「健康的資本」。這是現在社會每一個人,除了銀行存摺之外,必備的第二本存摺,健康存摺。

文/哈佛健康事業董事長 王欽堂

 

其它大師文章介紹:

本月特輯
  • 我有企業內訓需求
  • 網站使用滿意度調查
活動行事曆
<
2024年4月
>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  
  •  
  •  
財團法人創新智庫暨企業大學基金會 © 2012
電話: (02)2768-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