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3-18

健康管理/王欽堂:學原始人飲食

文 / 哈佛健康事業董事長 王欽堂
 
日前的一趟新加坡行,我非常好奇這個以種族多元為特色的國家,國民的健康情形或肥胖情形到底如何、與種族有沒有關係?而既然知道肥胖是百病根源,我想藉由體位之觀察,「田野調查」一下,應該也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新加坡和許多已開發國家一樣,西式食物比傳統食物更受歡迎,而且是不分年齡。另,社經地位相對落後及富有的地區民眾,肥胖情形呈兩極化。連鎖咖啡廳裡的早餐時間,和許多台灣上班族一樣,一杯調味咖啡加上一個精緻麵包或甜點,就是早餐。西式飲食餐廳滿街是,要找所謂傳統道地料理像肉骨茶什麼的,還真的需要先費心上網找了一下。
 
想健康...就要正確的吃
 
雖然深信現代人的疾病絕大多數源自於不當的飲食,但是對於什麼才是「健康飲食」,我還是非常好奇,一方面希望推薦給顧客,一方面我也想要身體力行。
 
有關「健康飲食法」的資訊非常多,減重的書籍更多,低糖飲食法、蔬食減重法、低脂飲食法、三日蘋果減重法、斷食法、飢餓法不一而足。近幾年所謂飲食專家突然多了起來,還有許多習慣以藥物治療病人的主流醫學醫師,突然也化身為飲食營養專家,紛紛寫書發表對病人各種食療或營養療法後的心得,台美日醫師都有。
 
雖然愈來愈多人探討何謂健康飲食,但是我發現所謂專家所談的理論,其實莫終一是,多僅為經驗分享,至少不像主流醫學教科書中,對於各種疾病治療的原則及方法有統一標準或所謂「實證」基礎。可見了解什麼才是健康飲食其實是很困難。現代醫學上,對藥物怎麼治療疾病的了解,恐勝於食物中的營養素如何運作、維護健康。因為我們現在的醫學教育是「疾病」學,不是「健康」學。
 
天然牌...減量加工食品
 
最近看到有日本醫師推廣所謂「原始人飲食法」 (Natural Paleo Diet),他強調「吃基因最需要的食物」之概念。對照我在醫學院所學的生化學和看過的種種學說,突然有一種融會貫通的感覺。
 
原始人飲食法主張,我們因為吃了不符合人類基因的食物,才會飽受各種疾病的折磨。而這些疾病所產生的症狀和生命威脅,根本難以透過現有主流西洋醫學療法改善。
 
我們到底該吃什麼才對?或許從演化學角度能夠一探究竟。因為所有生物必須要適應環境變化才能生存下來。因此,基因決定了人類及所有生物該攝取的營養素,飲食內容必須順應基因的演化而定。原始人飲食法的論點,是在探討什麼才是人類應該且最適合的飲食內容。
 
要探討這個問題,就去追溯到約一萬年前,人類開始農耕、畜牧生活前的「狩獵採集時代」所吃的食物,應該就是所謂最適合人類基因的食物。
 
人類開始過現代化生活只不過是近百年的事,因此,人類基因在未變的情形下所吃的很可能是最適合基因的食物,即是「原始人飲食法」。這個飲食法主張人要吃動物蛋白質、各種蔬果、部分白米及日式發酵食物。拒絕動物肉類加工品及乳製品等現代食品加工食物。
 
小時候,父母為告誡我們謹言慎行,常常會講「飯可以黑白吃,但是話不能黑白講」。現在再回想起這些話,其實也有道理。以前飲食沒有西化問題,也不會像現在這麼多假食物或類食物。
 
以前隨便吃飯對健康不會有太大危害,而且過去勞動及消耗熱量機會多。但是現在隨便吃東西,恐怕就是十大死因前幾名的候選人了。因此,現在「飯也不能黑白吃」。
 
營養夠...遠離慢性疾病
 
仔細觀察和回想,我們所處的飲食環境已經到達步步驚魂的地步,我們的每一口都充滿了陷阱,說吃對食物讓你走向健康,吃錯食物則走向死亡,一點都不為過。
 
西化的食物及飲食型態的改變,才是問題根源。因為這些食物不僅高熱量,而且沒有營養價值,因此,現代人應該都處在營養素缺乏的狀態中。我們可以斷言,營養素的缺乏,就是現代人為各種疾病所苦的主要原因。
 
人的身體就是最好的醫師,也是一個完美的設計師,它會自動雕塑你的身材,治癒你的疾病,只要你給予它足夠、適當的身體所需營養素。我想現代人唯有能從食物的陷阱中抽身,才能遠離各種慢性疾病。
 
幾天前的早餐時間路過超商時,看到戶外餐桌椅子上兩個身材都明顯走樣的中年男人,其中一個已經中風行動不便,桌上吃的是卻是油炸零食和調味咖啡。身為健康管理產業經營者、健康生活理念的推動者,每次看到這些畫面,都讓我覺得我們的任重道遠。
 
本月特輯
  • 我有企業內訓需求
  • 網站使用滿意度調查
活動行事曆
<
2024年4月
>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  
  •  
  •  
財團法人創新智庫暨企業大學基金會 © 2012
電話: (02)2768-1234